无论是家庭教育成功还是失败的案例,都反映出一个共同的规律,即决定家庭教育成败的,是父母的教育素质,即教育观念、教育方法和教育能力。
好孩子是已唤醒内心种子的孩子,他们认识到了自我;坏孩子还没有唤醒种子,没认识到自我,还浑浑噩噩地活着。
而唤起好孩子内心种子的是父母的教育。优秀的孩子的背后都有父母的辛苦付出,他们的父母都有个共同之处就是在培养孩子上面费尽心血。
在武亦姝10岁时还不懂得学习,武的父母意识到教育存在问题后,爸爸做出了一个很狠的决定:每天4点后关掉手机,陪孩子读文学经典。最后把女儿培养成了名副其实的学霸。
武爸爸把所有空闲的时间都花在陪女儿学习上,培养出了一个优秀的女儿。他说:“教育从来都不是点石成金,而是需要耐心尽力的去培养。”
父母和孩子保持顺畅沟通更是家庭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。因为只有良好的沟通,父母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。
沟通信息能否顺利表达,是由你说话的语调、内容,以及说话的面部表情决定的。其中,说话的面部表情起55%的决定性作用,语调有38%的影响力,说的内容,只占7%!
你在跟孩子沟通时,是否注意了你的态度和说话的语调?你是指责的还是耐心的?是说教的还是理解的?
父母要想跟孩子保持沟通顺畅,在跟孩子沟通时,要用感同身受的面部表情、关爱的语气和不带偏见地倾听。
倾听是有效交流与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,但是倾听是一项技能,父母在跟孩子沟通,倾听孩子时,父母要:
父母在跟孩子沟通时,总是习惯于口若悬河地教导孩子。其实,孩子说话时,最好把打断孩子说话的情况降到最低限度。可以微笑、点头或拍一拍孩子,以这种方式来支持和鼓励。
亲子关系的好坏和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成功和失败,好的关系胜过很多教育。凡是亲子关系不好的,其教育是难以成功的,亲子关系好的,其教育成功率是很高的。
美国家庭教育专家史蒂文说:“成功的家庭教育,是家长舍得拿出时间与孩子在一起,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交流,对孩子正确的想法和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。
在父母陪伴孩子的过程中,父母会回应孩子的心声,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,解决问题,孩子会在与父母的经历里,而逐渐变得亲密。
“孩子们最需要知道的是,他们对于父母很重要。在陪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,他们被足够的爱滋养,生活会更从容淡定。”
当孩子知道自己在父母心里很重要,他也会更加爱自己的父母,从而和父母的关系会更加和谐。
心理学家马尔茨博士提出: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。在孩子养成习惯的过程中,孩子信心不够,想放弃的是时候,父母的鼓励特别重要。
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,父母用积极的话语鼓励孩子,给孩子积极的暗示,孩子就有可能向积极的方向前进。
父母通过赞美和鼓励激发了孩子身上无穷的潜力,让孩子养成一个个好习惯,可以使孩子受益终身。
好的家庭教育,离不开父母和孩子的努力,相信只要父母做到用心培养孩子,倾听孩子,真正陪伴孩子,鼓励孩子,你的孩子一定会越来越优秀。